球磨机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球磨机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VR这头猪不是吹死就是摔死我们在虚拟现实却被现实抛弃新日

发布时间:2020-01-15 15:49:00 阅读: 来源:球磨机厂家

在过去的一年中,陆续的出现了一些新的VR头盔,有手机壳的,有连接PC的,有一体机。据各种消息渠道,今年还会陆续出现各种各样的VR头盔以及外设。

面对林林总总的各种硬件设备,面对各种概念营销的宣传,我今天在这里探讨下产品很重要的一个环节,那就是使用场景。为什么很重要?从事过多年互联网产品的同伴都知道,如果用户的使用场景不清楚,那么这个产品直接就会掉入YY的地步,然后就拍脑袋做事,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思路就形同虚设。

在分析高大上的虚拟现实产品前,我先通过一个O2O的产品形态,来说下什么叫场景。我相信大家一定用过各类的外卖服务,外卖平台从饿了么到大美,本质上外卖平台解决的是工作中的用户,就餐不方便,而提供的网络订购,线下配送上门的服务。从用户场景考虑,那么就是用户中午要吃饭,这个是刚需,而出门发现餐厅距离很远,很难吃,还有那么多的人。然后需要一个快捷,方便的吃到饭的那么一个产品,实现网上选择,订购,然后支付。

用户场景就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产生诉求的心理,在诉求产生后有产品可以解决用户的诉求,并让用户产生依赖。

头盔产品

VR头盔就像一个黑罩子,将用户的脑袋罩住,然后在用户的眼前提供一块极高清的屏幕,通过这个屏幕向用户提供一个虚拟的世界。这个虚拟的世界,一直在强调着沉浸感,真实模拟。

从用户角度来说,用户是否需要一款这样模拟真实世界的“罩子”呢?无论行业多么的激动人心,国内外大量资金的投入,但是每个产品都必须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。真正的消费级的用户,首先是否需要模拟一个真实的世界,解决的是用户什么样的问题?

不幸的是,当前几乎找不到任何的答案。因为从几个方面来看,VR头盔只是基础性硬件产品,就像电脑屏幕一样,是内容输出的设备。

如果说现在还有一体机呢,那不仅仅是块屏幕。我想说,那不过是个便携式的头戴电脑。一样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基础设备,现在还没有任何的使用场景。就好比PC电脑在90年代一样,需要尝试寻找可能潜在的场景。(这个过程是及其漫长,充满荆棘的过程)

VR内容

VR内容,归纳起来,有两类。一类是视频,一类是游戏。

视频目前在头盔上可看的包括3D影视,2D视频,全景视频。估计大部分人都在深耕全景视频方面的制作,从拍摄设备到后期拼缝,从录播到直播。

笔者体验过市面上大部分的全景视频内容,那是带着耐心,抗着性子一点一点看下去的。为什么要忍着看?一个充斥着720度全景无死角的视频,在观看的时候真的非常的累。不能坐着,不能趟着,得不断的找到我们视频的主角,不断的跟随我们的视频的内容。整个视频观看下来,那是头疼脖子酸。试问,谁会在家里、地铁上、公司里,哪怕一片荒郊野地来看这样的一部视频?

有头盔厂商提到,头盔的私密性很强,在休闲的时候可以使用观看。这句话我很认同,不过全景视频就算了吧。这种视频除了技术上的牛掰、酷炫以外,当前根本找不到看的理由。不是视频枯燥无味,而是是否考虑过观看者的感受。

VR游戏,是另一类稍微重要的内容。为啥是稍微,而不是非常重要?因为游戏侧重点在用户的操作、体验和趣味性上。头盔恰恰目前在交互、操作、体验方面很糟糕。有些厂商说可以使用传统PC的方式来操作,我真想说省省吧。戴上头盔,在操作任何的外部设备都是“盲操”,试问有几个人能闭着眼睛在电脑上敲字,聊QQ,看网页的?

使用游戏手柄,还是稍微有些可能。但是也只是中高级玩家才可以熟练的操作,你找个从来没玩过游戏的大学生,去用手柄操作游戏,他估计很快就会放弃。这需要不断的磨合,磨合,才能走下去。

好吧。如果说这些都不行,也有厂商想出了另外的操作方式,那么就是通过用户摇晃头部来控制游戏中的操作。话说,这个用户可以坚持多久。不至于腰酸背痛。

那么内容的使用场景是什么?舒服的看或者玩。如果能够达到“舒服”的境界,那接下来才容易接地气,才能有的玩。

操作系统

拿PC、移动和TV的几个行业来分析,可以看出一个行业的发展是先有硬件作为基础,然后在硬件之上是操作系统,在操作系统之上是软件,然后之上就是各种各样的内容。现在VR头盔的硬件其实不算很成熟,但是七七八八的也出了不少,尤其国内近期集中在各种亮相一体机。

那么接下来说说操作系统。目前可使用的操作系统有两类,一类是PC操作系统,一类是移动操作系统。

PC操作系统如果不去深度改造,那基本上只能拿头盔连接PC玩,很难实现轻量化,移动化。如windows、liunx。之前TV上的操作系统有两个阶段,一个阶段是liunx阶段,一个是Android阶段。在liunx阶段,基本是外包项目,给广电做事情,赚的是外包的费用。Android阶段是开放的阶段,从用户角度出发,吸引大量开发者进入,让内容更加丰富,让用户更容易操作。

在VR头盔上,也面临着类似的分化。一部分厂商考虑到短期内可以吸引大量的开发者和内容,加快产品迭代速度,采用了Android的方案,深度定制,包括UI、交互方面。一部分厂商考虑系统稳定性和产品品质采用了liunx的方案,深度定制,也包括UI、交互方面。

从平台开放性来说,Android的头盔在短期内更容易走的快,迅速积累内容。但是VR头盔并非TV设备,对显卡、CPU的处理能力要求极高,那么liunx的方案,在性能方面是个不错的选择。同样还有个但是,那就是liunx的平台性能较差,很难在短期内积累大量的开发者,开发者入门级别太高。

从用户使用场景上来说,无论是哪种操作系统都需要是学习和适应新的交互方式和新的体验。在用户上手学习的过程中,谁家的体验最佳,能让小白快速入手,谁家就能走在前列。

应用开发者

作为资深IOS、Android的应用开发从业者,当年笔者入门移动应用开发之前,第一件事情就是研究IOS和Android的交互体验,将官方的UI/UE标准视为神灵,违逆官方标准的行为,都将被用户抛弃。

现在认真审视下VR的系统层交互会发现,没有任何的标准,都是在尝试,试水,试探。拿用户当小白鼠,直到用户愤然离开。这是一个非良性循环的环境,没有资深产品人员进入,没有人机交互实验数据,没有任何的用户访谈。就是拍着脑袋,拍着大腿,往前在走。

话说,官方自己都没有什么标准拿出来,接下来的所谓应用开发者及其生态,都是在扯。每个厂商出来,都是花费大量的金钱,去找游戏公司,找应用开发者,去制作一堆的看似漂亮的应用。但是离说好的生态呢?还差多么遥远的距离?

纵观IOS的开发者生态,是基于开发者能够获利的前提下;腾讯开发者平台,同样是互惠互利,搭建彼此分享了利益。那么VR的开发者生态从哪里谈起?

想要开发者获得利益,那么就需要有大量的硬件用户,硬件用户的持有率和留存率越高,那么基于硬件平台下的开发者才越有机会赚到钱。那么才可能吸引更多的开发者过来。

截至2015年底,还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消费级产品,谈什么用户,谈什么生态?

分析2016年到2017年,从硬件的成熟度到操作系统的成熟度来看,即使1月份开始售卖VR头盔,然后2年内,整个中国地区能售出200万台么?我看很有难度。依旧拿TV端数据来对比,在TV端真正的应用开发者进入的年份是在2014年的中旬,大家开始涉及TV端的应用开发。在那个时间段,整个智能电视及OTT盒子的市场保有量在3000万台以上。

好吧。这个数据有点大。那么我们砍掉2/3,假设用户设备保有量达到1000万台的时候,开发者开始涌入。那么1000万台的销售,需要多久?

最近出差,会碰到一些陌生人,如果能聊的话,通常我会问,你知道VR么?虚拟现实?等等。其实没一个人了解和知道那是个什么玩意。那么从用户了解、熟知到购买,那需要多久?

接地气

接地气是我自己最近想的最多的事情。看了太多的VR媒体报道各种炫酷的、最新的报道后,我也试图想按照这条路子来做一个高大上的VR媒体。希望,自己的媒体也是高逼格的。

但是在元旦的时候,我突然从天空摔了下来,而且摔的很重。当一大群的同学,在一起的时候,彼此都很问从事的什么行业?往往大家对赚钱多,开宝马、开大奔的报以仰慕的神奇,恨不得从同学变成了亲兄弟。而当我侃侃而谈VR的时候,所有人都远离我而且,丢下了一句话。“VR是神马玩意?”

VR是神马玩意?这是个必须正视的问题,就好像多年前,要去给投资人讲产品的时候,通常会要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的产品。现在真的让我来说,我说不清楚。尤其是面对真实生活的这些人,更加的说不清楚。

我们在虚拟“现实”,但是却被现实所抛弃,我们高高在上,但是摔下来的时候非死即残。

纵观最近两年的VR资讯,不是哪个大厂进来了,就是又有新的科技出现了,或者谁谁谁拿了多少刀。那么谁真正关注过用户,关注过使用场景,关注过你们身边真真实实存在的这些人,该如何使用上我们这边比苹果还能装逼的设备呢。

使用场景

文章开始,是想深度的关注下VR头盔的使用场景,还自我很良好的去往下分析。

随着分析的深入,发现那里来的场景,哪里来的体验,哪里来的用户。当下阶段,大家造的就是台输入输出的高性能计算设备,谈什么场景,谈什么用户,都太早了。

就好像有媒体最近把VR比喻成风口的猪,我想说现在如果把猪吹上天,那么这头猪不是摔死就是被风吹死的。

在2016年,我所能期望的事情是,更多的VR设备出来,然后大家真正能接地气,和用户建立起紧密的联系,让用户来反馈,改进产品,让用户来诉说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内容。这才可能真正的对这个行业的未来有好处。同样,我也会继续的念叨,不断的念叨,去带着批判的颜色看这个行业。

网上挂号怎么预约

预约挂号怎么取消

在线网上挂号

挂号电话